“胸口这个伤疤,是1942年被日本鬼子子弹打伤的;胳膊上的弹孔是1943年日军释放毒气弹后,用机枪扫射的;手臂上这个伤口,是1942年被敌人弹片击中的……”如今,70多年过去了,今年90岁的八路军抗战老兵王守义身上仍留有5处明显伤痕,同时还有十余处小伤。 “现在的生活挺好的,我很知足。”29日,记者来到房县人民医院采访时,躺在病床上的王守义很激动,回忆起当年同日伪军每一次作战,他历历在目。 日本鬼子无恶不作,百姓纷纷参军报国 “日本鬼子可是杀了不少中国人啊!”现今,躺在病床上的王守义回忆当年日军侵略史,很是激动。“当年鬼子一进村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少无辜的老百姓被杀。他们还强奸妇女,掠夺老百姓的粮食和牲畜,真是把坏事做尽了。” 王守义说, 1925年,他出生于山东菏泽市庞王庄,共有兄妹3人,因为家里穷,所以他没进过一天学堂。“那时,我每天都要放羊,还要在山里拾柴火。” 王守义回忆,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大肆攻占中国领土。山东省也不例外,日军先后攻占济南、青岛等地。“当时我的老家暂时还未被鬼子占领,不少鲁中和鲁南的百姓纷纷逃难过来。”王守义回忆,当时他在放羊,几位逃难的大婶讲述,鬼子占领村庄后到处杀人、抢东西。 听闻这些消息,王守义和村里人又怕又气。随后,日军侵略的步伐一步步逼近王守义的老家,当地也有了八路军,号召村民反抗。 1938年底,日军沿津浦、陇海、平汉3条铁路线侵占菏泽地区,到处安炮楼、设据点、挖封锁沟、筑封锁墙、扩充伪军。日军对鲁西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并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以巩固发展其统治地位。 生活在日本侵略者的铁骑之下,王守义和村里的年轻人义愤填膺。1939年春,他和同村比他大一两岁的王朝坡和王光勤(均为音),悄悄来到菏泽南部张湾村,加入八路军晋冀鲁豫5分区部队。 “当时我才14岁,因为年龄小,暂时被安排到营部当勤务兵,除要学打仗外,还要送信,帮忙扫地、洗衣服。”那段时光,王守义十分难忘,“当时部队主要在鲁西南、豫北、冀南一带抗日。” 首次作战,缴获日军“三八大盖” 王守义和王朝坡、王光勤、李金池等新兵,在部队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学会用枪和扔手榴弹。 “当时和鬼子、伪军作战是常事,有时一天都要转移几个战场。”王守义回忆,有一次训练还没结束,王守义所在的营部接到命令,被派往团丘山(音)打伏击。 正当午时,日本鬼子的一个小队押着11辆马车从团丘山路过。营长看到敌人走近后,一声令下开始进攻,王守义把手中的手榴弹,精准地扔进敌人的大车队。炸弹一响,整个骡马队都乱了套,骡马拽着大车在马路上乱窜,押送的鬼子兵跳下车,不知道枪该往哪里打。 王守义在营长的带领下,一个冲锋,全营几百人冲上前去抓俘虏。初次参加战斗,王守义几个虎跳,冲到一个日本鬼子面前,伸手便去夺枪,日本鬼子一看,用刺刀尖刺破王守义的右手臂。 这时,身材高大的王守义左手抓住日本鬼子的枪身,在战友李金池的配合下,第一次参加战斗的王守义,缴获一支日本人的三八大盖枪,这也是王守义第一次立功。这次战斗,消灭日本鬼子一个小队,还缴获大批军用服装。 战斗结束后,王守义他们这支部队,都换上日本鬼子的棉大衣。“当时因为敌人封锁,大伙没吃没喝,能穿上件棉袄很不错。”王守义说,因为在部队表现抢眼,1941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遭遇鬼子伏击,连长牺牲 “那时的战斗非常激烈,还时常出现一些特务、汉奸。”王守义回忆,1942年,他所在的5分区20团转移到鲁西南一个叫大屯村(音)的地方,不料被汉奸出卖,鬼子的部队当夜也悄悄往村庄赶来。 “早上,部队正在跑操训练,我听到村头有鬼子的枪声。”王守义回忆,那时他是四班班长,当天因身体不舒服在草棚里休息,得知鬼子进村,他连忙背起背包,边通知部队准备作战,边召集四班战士撤到操场西南角的一间房屋,掩护大部队撤退。 “等到敌人靠近,战士们一起投掷手榴弹,将横冲直撞的敌人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了。”王守义说,当时他的枪法很准,连着消灭日伪军3个指挥官。 见部队成功转移,王守义也带领战士往村外撤去。“当时,我连着打死两个伪军,敌人吓得不敢追击。”王守义说,哪知刚撤到胡同内,杨连长(因年代久远,记不清名字)又从北边返回来了,原来,敌人已从四面围来。 “见到情况危急,我建议连长从东南方向突围。”王守义说,随后他和5班班长“老黄牛”(外号)返回往南边打。“其实‘老黄牛’和我同龄,但他力气大,手榴弹能扔50多米远。” 两人合计后,由“老黄牛”和一部分战士在两边扔手榴弹,王守义率部队从中间突围。“就在部队快冲出村庄时,敌人已从北边打过来,并把东边堵住了。”王守义清楚地记得,当时他发现前方已有敌人埋伏后,连忙伸手去拉连长趴下,然而此时,敌人的机枪已开始扫射,连长被击中倒下。“我连忙趴在坟堆上,艰难地将连长拉过来,但连长身中多枪当时已经牺牲了。” 王守义说,因为战事紧张,没顾上难过,就迅速指挥战士们躲进胡同。在和“老黄牛”商量后,两人决定突围。“老黄牛”连扔7枚手榴弹,趁着敌人趴下喘气的机会,王守义率部队迅速冲出埋伏圈。 “战斗结束后,我才发现胸口流血,伸手一摸才感觉到疼,还有一发子弹射进身体一半。”王守义分析,那颗子弹没打进胸膛,可能是被挂在胸前的子弹袋挡住了。 子弹穿胳膊而过,留下永久伤痕 偷袭鬼子运输大车队,率部队成功突围……王守义很快被提升为连长,并带领部队从黄河南先到晋西北,又到鲁西南和敌人开展游击战。 有一次,在河北省西南一个叫大锤村(音)的地方,半夜查哨的战士看见远处有灯光闪动,立即向王守义报告。王守义随即报告到团部,团部这才发现日本鬼子趁着夜色包围了这里,团部立即命令王守义的连队掩护其他部队撤退。 王守义迅速把村子里的几个旧马车架子堆在村口大路上,阻击敌人的马队冲锋。随后,王守义带着一挺“歪把子”机枪守在村口。 天刚蒙蒙亮,日伪军发起进攻,十几匹马冲到村口,被路障挡住,鬼子下马在排路障时,王守义扣响扳机,当时打得日本鬼子转身上马就逃。 不一会,日本鬼子又集中冲锋,枪声、炮声像刮风一样。敌人的掷弹筒集中火力朝王守义的机枪阵地上打来,王守义和战友李金池两人配合开机枪,一个放枪一个搬运子弹。 敌人攻了大半天不见起色,便用了毒气弹。毒气弹一爆炸,整个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辣味,眼睛都睁不开,这时王守义左肩上中了一枪,李金池连忙要求王守义撤下,因为无法用力扣扳机,只能趴在地上,用手捂着伤口,指挥战友掩护部队撤退。 这次负伤,子弹从王守义的左肩头上穿了一个洞,伤痕至今还能清晰可见,但庆幸的是没伤着骨头。后来,王守义随部队撤到河南境内黄河边上一个叫巴头(音)的村子养伤。白天,他藏在老百姓的花生地里的地窝子(地洞)简单包扎,夜晚又继续行军,才跳出敌人大扫荡的包围圈。 “父亲抗战6年,同日伪军作战有上百次,这些都是抗战时留下的伤疤。”王守义的小儿子挽起父亲的衣服,记者看到,老人的手臂、胳膊、胸口等处共有5处明显伤疤,还有十几处小伤。 “和在抗战中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已经很幸福了” 全国解放后,王守义被分配到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在一线做钻探、修大桥。1963年,王守义带着一家人来到房县,仍坚守一线负责修河堤。 离休后,王守义喜欢看老年杂志和时政新闻以及一些抗战剧。没事时,王守义爱养花种菜。不久前,王守义摘番茄时,不小心摔伤小腿住进医院,但他仍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每天躺在病床上,要坚持看军事新闻。 “改革开放好啊,老百姓富起来了,国家也强大了,所以我见人就会做工作,让大家拥护改革开放。”王守义说,“好多战友都在抗战中牺牲了,和他们相比,我现在已经很幸福了。” |
老兵王守义14岁参加八路 全身10多处伤痕见证烽火岁月
2015-09-01 11:42:46 来源:bt365官网 点击:
上一篇:竹山县质监局内外兼修提升文明单位创建水平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