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甲之年,他毅然挑起家庭重担,比常人又多奋斗了20多年。历经苦难还不忘帮助别人,被村民称作乐善好施的大好人,他就是房县中坝乡龙驹山村老人熊发强。 熊发强,1933年生。早年,老伴和儿媳接连病逝,留下残疾儿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孙子,家庭的重担落到了熊发强一个人身上。几年后,8岁的大孙子意外淹死,6岁的小孙子又查出脑瘫。六旬的他在经受这一连串的打击后没有退缩,四处筹钱求医为孙子治病。经过几年治疗,小孙子的病情大有好转,生活基本自理,但时常还会犯病。对此,熊发强已很知足,他说只要他活一天,就会照顾儿孙一天。 为了照顾这个残缺的家庭,他成为创业能手。没上几年学的他又无一技之长,年过六旬还走村串户给人补锅碗瓢盆。他平时还坚持练书法,过年的时候就靠写春联来补贴家用。尽管如此,这些钱应付家里的日常开支和医药费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又自学了刻碑。刻碑是个耐心活,许多年轻人都不愿吃这苦,可他硬是做了起来,一干就是20多年。 乡里人都说熊发强是爱操劳的人,更是个大善人。遇到困难家庭,他就免费帮人补锅碗瓢盆、写春联,甚至用仅有的积蓄来资助他人。 2004年8月,是莘莘学子们收获的季节。收到录取通知书本该是高兴的一件事,可下坝村的邓大陆一家却在为两个孩子上大学和技校发愁。面对一年近万元的学费,家里合计一下也只能供一个人上学。两个孩子也懂事,争着要出去打工把机会留给对方。熊发强在无意中听到这件事情后,找到邓大陆对他说,再穷再苦,砸锅卖铁也不能让孩子放弃学业,错过读书的机会就是一辈子遗憾,并表示愿意拿出自己不多积蓄800元。周围的邻里们看到这一幕,也被感动得纷纷你一百、我两百的凑起来。就这样,两个孩子如愿以偿的上了学。如今,两人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2006年,家住龙驹山村的王强和妻子病逝,留下双方两位老人和两个正在读小学的儿子。妻子在世的时候,王强和还能去外打工,家境还过得去。现在王强和当爹又当妈,还要照顾两位身体抱恙的老人,只能选择在家附近打打零工,一家人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也许是感同身受的经历,熊发强腿脚不好,仍坚持亲自到十来里路开外的王强和家送去300元,他知道这300元解决不了什么,之后只要身上“宽裕”了,又会资助,前后现金累计约1200元。看到王强和,还不忘问问孩子学习如何,老人身体如何。他忘了自己也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垂暮老人。 中坝村章永秀的儿媳因不堪贫穷,当年忍心扔下了当时刚满1岁的女儿。孩子的父亲本身有残疾,但为了维持这个家选择外出打工,女儿就交给奶奶照看。为了孙女上学方便,奶孙俩几年来一直住在下坝村廉价的出租屋里。章永秀老人除了照顾孙女,平时就拾些破烂变卖。一次,奶孙俩好奇来看熊发强刻碑,熊发强在聊天中得知了她家的遭遇,当即拿出了400元,让章永秀给孩子买些营养品及学习用品。章永秀没想一个不熟的人,竟然如此慷慨,感动的一时哽咽。可他对自己太苛刻了,衣服是补了又补,唯一不忘的是每年给后辈添几件新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偶尔“加餐”也是为了后辈,他说自己过过比这个更苦的,习惯了。 家庭困难的来他这里买碑,他都打个折,甚至半价。邻里谁有个小难处,只要找他,他总是毫不犹豫的尽自己所能伸出援手,有些贫困的老年人找他借个百把两百元的,他就让别人不用还。当然,也有应当还钱没下文的。从他儿子口中得知,有个人向他借了1000元,现在人影都看不到了。像这样的好事他还做了很多。他甚至都忘了别人的名字,也不记得到底帮了多少人。 他说,平时出门干活到别人家小坐的时候,他习惯向人宣传古往今来的道德典范,这个社会仍有许多在生活边缘挣扎,一个人力量太小,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现如今,熊发强已经83岁了,身体也不如以前了,常年积劳成疾,患有脑梗塞、糖尿病、劲椎病,今年前后几次住院,为了节省治疗费,他坚持转到乡医院。他欣慰的是在有生之年买了两间地下室,可以让后辈住得好点,改变了这么多年都住在租来的破旧土房里,有人建议他买个经济能承担的土房,他说不忍心看后辈受苦,即使现在欠下几万元的房款他也愿担着。他说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活一天就刻一天,未来尽快还清房债,现在党的政策好,自己也享受到政策补贴,行善也是回报社会。有人说他老糊涂了,省吃俭用的去帮别人,他总是一笑而过,他告诉笔者,做善事不图名,不图利,只图能帮助别人。 熊发强,一个普通的农民,于家庭,他是爷爷、父亲,更充当了母亲这个角色。他数十年坚守“善”这个信念,甘做别人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房县中坝乡 何玲玲) |
八旬刻碑人 善举遍乡邻
2015-08-25 16:47:57 来源:bt365官网 点击:
上一篇:郧西县隆重举行“最美郧西人”颁奖典礼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