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房县将创建文明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动力和导向工程,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文明建设的进路,通过全域创建、集成创建、科学创建、常态创建,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解决了一大批民生福祉,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依托五城联创,推动科学创建。实施以创建文明城为龙头的五城联创战略,统筹五城资源,深化创建工作。一是统一组织领导,五统五分抓创建。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书记、县长亲自挂帅的指挥部,宣传部长牵头组建创文工作组,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创文办,统一组织领导、分头组建专班,统一安排部署、分组组织实施,统一目标管理、分组严格把关,统一奖惩问责、分组考核兑现。二是统筹创建资源,联动联创抓创建。把文明城的创建任务分解为五城联创,把中央、省、市县三级联创统筹起来,目标统一规划,资金统一调度,项目统一实施,任务统一安排,力量统一调度,形成了“五城联创、三级联创、城乡联创、联动联创”,目标责任具体化、监督检查日常化、责任追究制度化、一环扣一环、层层抓落实,全城一条心,共创文明城的科学创建格局。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为民靠民抓创建。紧盯《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中央文明委安排的重点工作,始终瞄准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始终瞄准尚未达标的问题,始终瞄准城市建设管理的难点问题,学习先进经验,聘请专家指导,用规划引领城市未来,用教育提升文明素质,用建设提升市政功能,用整治治理脏乱差,用创新规范管理,推动解决了水电路气房、科教文卫体等一大批民生事业,大幅改善了城乡面貌,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得实惠。 二、依托统筹城乡,创建美丽乡村。把统筹城乡、结对共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动力和导向工程,带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全覆盖,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找到了出路。一是建设统筹城乡精神文明示范带。抢抓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和209国道旅游景观带建设机遇,探索城乡统一的交通、服务、市场、就业、社保、文化体系,以新环境、新文化、新风尚、新农民、新发展为主要任务,一手抓民居改造,一手抓环境治理,建成两条统筹城乡精神文明示范带,成功筹办全国星级文明户座谈会,得到与会代表及雒树刚、王世明、胡和平、林雪荣等领导的好评。二是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文明新村。组织117个文明单位(企业)结对共建文明新村105个,围绕建设一个文化阵地、选树一批道德标杆、组织一次十星评比、改造一批特色民居等“十个一”,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创文明新村、创十星农户,富口袋、富脑袋等“双包双创双富”活动。同时,加强部门协作,将创建工作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三万”工作、精准扶贫及生态家园创建工作,借势借力推动创建工作落地生根。三是文明办领办美丽乡村试点。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探索美丽乡村内修人文,县文明办选定化龙堰镇古城村、土城镇穿山村、野人谷镇杜川村,按照“一名文明办干部、带一个文明单位、一个工作清单、一笔工作经费、一套奖惩办法”的工作机制,以“外修生态建美丽乡村,内修人文育文明乡风”为主题,引导群众创建生产生活美、生态环保美、人居村庄美、民俗文化美、家风家规美等“十全十美”的幸福生活。文明办干部以驻村包户,骑自行车检查指导等方式,为“孵化式”创建美丽乡村、文明新村打造了标杆,积累了经验。 三、依托双轮驱动,建设厚德房县。立足“诗祖故里·忠孝名邦”的文化基因,顺应“崇德向善·厚德房县”的时代呼唤,实施标杆引领和专项治理双轮驱动战略,掀起新一轮学习、宣传、争当、礼遇道德模范热潮,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高尚道德支撑。一是选树学育道德标杆。组织开展了十大孝子、十大慈母、十大道德模范、十星级创建标兵、“好公婆、好夫妻、好儿女、好邻居”、最美系列人物等“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选树了一大批道德标杆,并通过基层巡讲、道德讲堂、好人榜、礼遇道德模范等方式,唤起人们对于高尚道德的认同和追求,掀起了崇德向善、遵德守礼、践礼修德的道德实践热潮。“道德讲堂”在村镇社区、各行各业落地生根,成为群众学习榜样、感悟道德、净化心灵的好去处。今年,“好丈夫”张家成、北京务工青年曾庆军荣登“中国好人榜”,近百人荣登省市县三级“好人榜”,成为“厚德房县”的靓丽名片。二是深化道德领域专项治理。一方面,开展“五百一万”遵德守礼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万名业主、百家民企、百家宾馆、百个小区、百所家校、百个村庄创十星,各行各业、公共场所设“遵德守礼”提示牌10000多个,举办文明礼仪培训10批次,设不文明行为曝光台4个。另一方面,紧盯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三个重点,组织工商公安等部门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的不法行为,组织税务金融工商等部门发布诚信企业87家、失信企业11家、失信工商户117多家,将守信者加入“红榜”,将失信者打入“黑名单”。针对乱穿马路等交通陋习,常年组织100名志愿者开展交通文明劝导,影响通行秩序及道路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针对餐饮浪费现象,组织食药、卫生等部门开展“文明餐桌”行动,“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欢迎参加光盘行动”的提示牌随处可见,合理点餐、剩余打包成为时尚。三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道德建设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休系》分解到单位,责任到个人,定期开展社会文化环境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行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责任单位公开述职;持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评选表彰美德少年”等实践活动,开展“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普遍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防护机构,开展“代理家长”“爱心妈妈”活动,为农村孩子增长见识、培养兴趣、激发潜能搭建平台,为留守儿童重建完整温馨的家。两年来,我们建成1所示范型城区学校少年宫、5所示范型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了十大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1人获省级美德少年,2人获十堰美德少年。 四、依托文化滋养,培育文明新风。引导全社会反歪风、废陋习,讲文明、树新风,社风民风显著好转,文明的种子日益植根到每个人的心田,成为自觉行为准则和基本价值取向。一是大力传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办婚丧事庆事宜,文明餐桌,节俭养德全民节约等主题,利用主流媒体、城市广场、楼宇电视、工地围挡等载体,刊载平面广告2000多幅,报刊广告800多个整版,电台播出30000多分钟,电视台播出40000多分钟,建文化小区12个、文化墙100多幅,印发《文明手册》10万册,全方位、多层次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潜移默化的规范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另一方 面,组建文明礼仪服务队、文明传播服务队,持续开展文明知识、文明礼仪、文明风尚进党校、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等“七进”活动,引导人们养成健康向上的文明生活方式。二是加大文化惠民乐民力度。通过业务指导、项目建设、测评考核、统筹协调等手段,引导农村社区、县直单位建好用好文化事业、文化阵地,繁荣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持续补充精神之钙;通过组织“晒家规家训•讲家风故事”、征集房县精神、行业精神等活动,发掘散落在群众之中的诗经文化、忠孝文化、勤俭文化、诚信文化、人和文化,为群众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三是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持续开展春节之贺、清明之思、端午之忆、重阳之孝等“我们的节日”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组织开展“美丽乡村我的家•同心共圆中国梦”核心价值观报告会,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祭奠,文明过节等“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文明新风在点滴进取中形成。 五、依托四化同步,深化志愿服务。把志愿服务融入城乡社会治理,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相结合,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构建“党政主导、社团推动、覆盖城乡、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爱房县”正在形成。一是组织网格化。一方面,采取行政手段,成立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志愿者联合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建4个综合志愿服务队、10个专业志愿服务队,组建294个行政村、11个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逐步形成工作站--服务队--志愿者的三级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引导民间社团成立了野人车队、小草义工队、登山运动协会、天行健俱乐部等14个志愿服务队,15000人的志愿者军团,在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做好事、献爱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一座城市文明的生力军、突击队。二是管理规范化。研究出台了《房县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重点对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需求对接、服务记录、激励嘉许等10个方面进行了规范,较好地解决了活动开展不经常、体制机制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三是项目品牌化。在农村培植邻里守望一家亲、科文化卫体、法律援助、结对帮扶等服务项目,在城市培植三关爱、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环境保护、文明劝导等服务项目,以村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行业窗口为平台,发挥村镇、社区、行业在志愿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把志愿服务活动做进了城乡基层、做进了社区、做进了家庭。四是活动经常化。坚持官方与民间、网络与社会、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越来越多的人在参加志愿服务中感受到快乐,让遇到困难的人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志愿服务成为房县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日益壮大的志愿者大军正在改变着房县人的生活。 六、依托细胞工程,激发创建活力。将创建的重心向城市、村镇、社区、行业、星级文明户倾斜,将创建的触角向学校、医院、企业、景区、公园、服务窗口等领域延伸,100%的村镇、社区,90%的行业、单位加入创建行业,建成文明乡镇20个、文明单位120个、文明新村150个。枝繁叶茂的创建细胞,为群众创造了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文明生活。一是编制三网,夯实创建基础。借助文明网、论坛、QQ群、微博、微信、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信息网,打通文明建设的“大通道”;积极探求现代文明的进路,将城乡文明建设提炼成人人都能看懂、人人都会操作的精神层面“五个房县”,形成完整系统的县域文明工作网,提高创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督导乡镇成立文明委、文明办,农村、社区成立“五个协会”,县直部门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创建办,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解决了有人办事的问题。二是加强指导,提升创建质量。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顺大势顾大局,制定了《房县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及奖惩办法》、《房县文明创建通用测评体系》、《十星级文明创建管理办法》,每年举办两次大型培训班,培育了一大批开口能说、动手能写、遇事能办的文明工作者队伍,着力提高创建一线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培植了一大批创建标兵;另一方面,善于把创建实践提炼成理论,从理论的高度指导创建实践,开通撰写理论文章20篇、信息1000多篇,被中国文明网、精神文明报、湖北日报等媒体、网站刊播。三是完善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定期研究解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各级干部政绩考核,制定了《文明委成员单位职责》、《文明办工作职责》、《文明创建创责任追究若干规定》,完善村规民约、文明公约,推动文明自治,形成了“党委政府齐抓共管、文明委办牵头抓总、乡镇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督办考核奖惩分明”、“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以长效的领导联点机制为保障、以长效的测评讲评机制强动力、以长效的共建共享机制聚合力、以长效的综合管理机制打基础。 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今日房县,已从昔日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的“寒极”,嬗变为投资热土、旅游热点。更为可贵的是,巨变中的城市,依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作者系房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赵礼江) |
新型城镇化的动力和导向工程
——房县“五个依托”创建文明县城纪实
2014-11-27 09:54:01 来源:房县文明办 赵礼江 点击:
上一篇:关于十堰城市精神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