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林业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bt365官网欢迎您的访问!
Install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理论纵横 > 正文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文明创建工作

2014-05-06 11:07:43   来源:房县文明办 赵礼江   点击:

 
    一个地方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单位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我的梦的奋进中,确立什么样的价值标杆、精神龙骨,才能提升竞争力、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摆脱传统解读,突破路径依赖,探求现代公共文明的进路,不可或缺。
    一、新形势下文明创建工作的科学内涵
    (一)科学内涵
    文明、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创建是一组内涵和外延逐步缩小的概念,分别加以阐释,才能把握文明创建的内涵。
    1、文明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总和,也指社会平等程度,包括公共文明素养、公共文明文化和现代文明设施。在高科技信息时代,学界认为文明是以现代性、公共性为要素的一种结构,是各种结构要素相互影响、同生共进的一种过程。
    2、精神文明是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总和,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水平、社会风尚、公共素养、核心价值观等公共素养,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公共文化。
    3、精神文明建设是指提升人的公共素养、社会公共文明等,除经济建设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贯穿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中,渗透在“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格局和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中。
    4、文明创建是指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变实的实践载体,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性、创造性为首要特征,包括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创建和若干创建细胞。
    (二)现实意义
    文明创建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载体,创新社会管理的源头抓手,发展先进文化的动力源泉,提升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造福人民群众的重大实事,具有很强的系统工程价值。
    1、聚心工程。文明创建不仅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提供思想理论,而且为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完善人生旅程提供行动指南,发挥着争取人心、凝聚人心、稳定人心、激励人心、温暖人心的凝心、聚力、铸魂、塑形作用,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调动人民积极性,推动事业发展。
    2、导向工程。文明创建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基础设施再完善,社会环境再整治,公共服务再优化,保障体系再健全,文化生活再丰富,最终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更文明、更有尊严,具有很强的价值导向、目标导向、工作导向、舆论导向、方法导向、文化导向作用。因此,乡村大舞台提振农民精气神,凡人善举传递道德力量,常态志愿服务汇聚小善大爱。
    3、动力工程。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要想健康发展需要两种力量:一种是物质、利益、效益的力量,另一种是文化、精神、道德的力量,如果缺少一种力量,发展将不可持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物质需求满足后,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将激发创业热情,涣发新的力量,推动事业和人生向更高层次迈进。
    4、创新工程。文明创建不安于现状、不固步自封,没有统一或固定的模式,本质上是由浅入深、由低向高不断解决矛盾的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推进载体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内容创新、组织创新、网络创新,在内容设计、方法运用、载体选择等方面,向着“微博”、“活化”、“集成”、“孵化”、“精品”等模式发展。
    (三)类别划分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是同级党委、政府授予的综合性最高荣誉,因创建主体、届期、格次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别(见附表)。
主体届期格次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文明城市 3年 3年 2年  
文明村镇 3年 3年 2年 1年
文明单位 2年 2年 2年 1年
十星级文明户   2 2年 1年
    (四)主要特征
    在公共空间无限扩大和全媒体、全时空的高科技信息时代,随着人际关系不断变化和整合,中华文明正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
   1、渗透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文明的向往和追求更加强烈,文明创建就象空气一样,融入实际、融入生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远见的决策者要预留文明创建空间,对其进行整体规划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督办、同考核、同表彰。
    2、群众性。文明创建走党的群众路线,以推崇人、尊重人、关怀人、发展人、实现人为目的,人民群众具有主体、主导、主动、主创地位,既要掌握群众工作规律方法,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又要坚持问题导向,让群众受教育、提素质、得实惠。
    3、实效性。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到渠道载体,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增强穿透力、表现力、传播力、感染力,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文明创建接地气、顺民意、得民心。
    4、综合性。文明创建既解决个人修养问题,又解决公共素养问题,既包括精神领域,又渗透在物质领域,是务虚与务实、教育与管理、德治与法治、生产与生活的综合性实践,需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的指导力量,社会舆论的引导力量,传统文化的滋养力量,大美环境的熏陶力量,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5、系统性。文明创建是任务众多、方法多样、覆盖全面的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责任,做好文明创建工作,必须抛弃表面的、随机的、低效的“被”式做法,系统探索政策体系、舆论导向、文化条件、保障机制,顶层设计目标、任务、步骤、方法、保障,否则将因木桶效应,失去支撑条件,难以为继。
    二、新形势下文明创建工作的主要路径
    从传统角度出发,着力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高素质公民和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文明社会;从现代公共文明的角度出发,着力建构从个人修养到公共素养、人的公共性到社会公共文化的现代文明社会。
    (一)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明创建的主题主线,对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确保社会系统正常运转,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做到知行合一,在“知、信、行、成”四个字上聚焦,知而信、信而行、行而成。一要在宣传普及上下功夫。要利用载体、媒体、活动三种方式,以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公众人物为重点,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政策制定、制度保障等形式,广泛普及、深入阐释“三个倡导”24个字,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二是在结合融入上下功夫。一方面,从本系统、本部门、本区域、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全方位融入、全过程融入、全社会融入;另一方面,转化为公民道德建设、讲文明树新风行动、志愿服务制度化、文明创建、文化惠民工程等创建实践活动,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实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三是在凝聚“房县精神”上下功夫。组织专家学者深入阐释“风雅忠孝、开明开放、善谋实干、和谐图强”的“房县精神”,通过深入宣传、研究解读、学习讨论、有奖征文等阐发和传播手段的创新,使“房县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形成“向善”、“向好”、“向富”、“向美”的主流价值,重建房陵儿女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心灵家园。
    (二)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公民道德实践是文明创建的核心任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实践层面的点滴进取。一是选树学育道德模范。彰显社会主流价值,发挥各类先进人物、道德楷模的榜样作用,建立“房县好人榜”、“孝道红黑榜”、“信用黑红榜”,形成群星灿烂、七星共明的县乡村三级道德模范链。把重大典型宣传与最美人物、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宣传结合起来,培育好人好报、积德行善、遵德守礼、好人辈出的良好道德风尚。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对道德模范不仅要给予舆论上的推崇和道义上的支持,还要给予物质上的激励和生活上的关心,以文明作担保,以诚信作抵押,开辟绿色通道,推行道德贷等帮扶模式。二是开办道德讲堂。建设机关、企业、行业、社区、村镇、学校、新市民等七类道德讲堂,城区、村镇建道德讲堂总堂,20人以上的单位建道德讲堂,借助手机、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传媒,拓展道德讲堂空间。通过规范阵地建设,开展专兼职主持人、宣讲员的选拔培训,优化“省身、唱道德歌曲、听看道德故事、诵中华经典、念劝善词、送吉祥”活动流程,与“成人礼、结婚礼、祝寿礼、退休礼”有机结合,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健全制度等措施,力求广覆盖、专业化、仪式化、生活化、机制化。三是开展道德领域专项治理。紧紧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窗口行业、公共秩序三大重点领域,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风气不正三大问题,做好“仁义礼智信”专项教育,文明劝导行动,系列道德实践行动,行风评议行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网络文明行动等六方面工作,建设优美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优良秩序、践行优雅言行。四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中华经典诵读、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少年宫建管、学校家庭村居教育、教育公平、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等十个方面,培育懂礼貌、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的下一代。
    (三)深化讲文明树新风行动。“讲文明树新风”是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培育先进文化、传递新风正气、劝人遵德守礼、凝聚文明共识。深化讲文明树新风行动既要讲形式,更要重实质、讲效果。一是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坚持载体、媒体、活动三结合,墙体广告、印刷广告、电子广告一起上,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公益性与商业性结合、永久性与阶段性结合,实现刊播主体、刊播载体、刊播题材、刊播周期的多元化、多样化、生活化、经常化。二是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文明餐桌、文明过节、简办婚丧事庆、勤俭节约、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活动,运用论坛、博客、微博、QQ群等互动平台,积极参与网上宣传,不断扩大网络文明传播的影响力。三是开展“遵德守礼” 教育实践活动。运用文明礼仪宣示价值观、颂扬真善美,一方面形成适用于各类人群、涵盖各领域的礼仪规范;另一方面创新传播手段,注重实践养成,让礼仪回归家教,注重校园养成教育,设置“遵德守礼”提示牌,举办文明礼仪培训班,开展有庄严感的升国旗、入党、入团、入队、成人仪式、祈福礼、敬老礼、道德礼等典礼活动,持久普及礼仪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网络文明。四是发掘“文明好家风”。以“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文明家风”为主题,以家规家训家风大家谈的方式,组织策划一系列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的主题实践活动,发掘生生不息、血浓于水、言传身教的家风文化习俗,多渠道、多阵地、多团队宣传、弘扬、培育、实践“文明好家风”,带动好村民、好民风、好乡风。
    (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志愿服务是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者是文明的使者,是讲文明树新风的倡导者、引领者。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有利于公众在践礼修德中,学雷锋、做好事、存好心、做好人。一是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各级都要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成立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若干志愿者总队、支队、小分队、义工队,命名表彰一批志愿服务站、点、岗。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营造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舆论文化环境,让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房陵大地蔚然成风,让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成为社会时尚。二是健全制度,壮大队伍。建立分级式负责、菜单式服务、动态化管理、星级式评定、项目化运作、孵化式培育、全媒体宣传等七大机制,规范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培训、管理、评价、激励、服务记录、经费保障、考核奖惩等制度。各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都要健全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办、民政、工会、团委、科教文卫、妇联、残联、老龄等部门要牵头做好社区、职工、青年、家庭、科普、助残、人道救助、老年人、文体等志愿者活动。三是务求实效,深化活动。将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为百姓分忧、为政府助力有机结合,不仅在关键时刻扶危济困、应急救援,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人人可为、处处可为,力求至微至显、善做善成。针对社会服务社区化的特点,建立志愿服务站点,搭建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对接平台,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农民工为需求导向,提供定向的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等 “邻里守望”志愿服务。
    (五)精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是文明创建的重要任务,是满足公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是逐步提升群众公共素养、建设公共文化的重要途径。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既需要项目支撑,更依赖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是争取文化惠民项目。既要积极争取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西部开发助学等文化项目,又要自力更生,建设群众文化文体活动阵地。二是繁荣房陵文化。将诗经文化、忠孝文化、宫廷文化等传统文化系统化、群众化、项目化、事业化、产业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着力滋养人们心灵、陶冶道德情操。三是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春节之贺、清明之思、端午之忆、七夕之爱、中秋之韵、重阳之孝”等“我们的节日”活动,发掘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和思想道德内涵,开展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的活动。
    (六)做大做强文明创建细胞。培育文明创建细胞是文明创建的基础工程、活力源泉。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是县域文明的细胞,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是文明乡镇的细胞,文明机关、文明科室、文明窗口、文明楼道、文明院落、文明职工都是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细胞。文明工作者的核心任务是把文明创建细胞做大做强。一是确定创建目标。依据各级创建办法和测评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顶层设计文明创建的总体目标、组织机构、工作重点、完成时限、方法步骤、保障措施、激励机制。二是推进创建工作。通过会议动员、宣传造势、服务指导,把创建目标、方法、措施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目标任务责任到单位、分解到个人,确保“事事有人抓、层层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时必达标”;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群众关心、反响较大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建立检查通报、信息宣传、典型示范、指导服务,确保环节不断、秩序不乱。三是运用创建成果。组织目标考核,运用创建成果,公开表彰有功之单位、有功之人。总结经验教训,构建长效机制。
当然,积极探索文明创建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工作制度、政策体系、舆论导向、保障措施,健全文明创建组织,壮大文明创建队伍,开展文明创建的理论研究、信息宣传,也是很重要的工作任务。随着内涵和外延的与时俱进,其进路也将不断丰富。
    三、做好新形势下文明创建工作的对策
    做好文明创建工作既需要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实践层面的点滴进取,更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党政层面:顶层设计、机制创新、强化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文明创建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顶层设计文明创建的政策体系、舆论导向、方法措施。建立“党委政府齐抓共管,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文明委办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人大政协监督检查,群团组织密切配合,新闻媒体同步跟进”、“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统筹城乡、结对共建”的组织领导体制、工作推进机制、目标管理机制、激励问责机制、城乡联动机制、信息调研机制、支持保障机制。将文明创建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目标考核相结合,与各级党员干部政绩考核相结合,层层组建文明委(或创建领导小组)、文明办(或创建办),配齐配强专兼职的文明工作者,落实好他们的经济政治待遇,对成绩突出的,要优先提拨重用,使文明创建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二)社会层面:多管齐下、分忧解难、群众自治
    社会是文明创建的第三方力量,社会组织发挥着为群众服务、为政府助力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行行业业创文明、家家户户创文明的社会化创建格局,要发挥政府、企业、学校、医院、社团、企业等社会组织在文明创建中的骨干带头作用;要发挥乡风文明理事会、志愿者协会、义工队等民间组织的公益性、民间性、自律性、自愿性作用,夯实文明创建的社会基础;要发挥村委会、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推动文明创建群众自治;要发挥好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社会知名人士、广大文艺工作者、民间艺人等重点人群在文明创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要通过长期和风细雨式的公共文明传播,不失时机地将公民的“被”式文明,转化为群众自我需求的文明,转化为大众文明创建、大众文明素养提升。
    (三)个人层面:开口能说、动手能写、遇事能办
    通过学习提高,实践养成,组织培养,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文明创建工作者,才能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扎实的作风,做好新时期文明创建工作。
    1、掌握六种方法。一是顶层设计法。根据形势发展、任务变化,对本地本单位文明创建的目标、任务、步骤、方法、保障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注重结合融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是项目经营法。把复杂任务项目化、具体化,依据项目实施的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等参数,高端经营,以较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三是品牌带动法。善于发现和培育有基础、有特色的亮点品牌,把握时、度、效,有意识有目的放大品牌效应,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四是系统推进法。摆脱断章取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式创建局面,运用系统论的思维、系统化的方法,既要轰轰烈烈,又要点滴进取。五是统筹共建法。在全局工作中谋划文明创建,把握文明创建的内部规律性,系统地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使其互相支撑、互为条件。六是夯实基础法。多渠道建立文明创建的组织网、信息网、保障网,健全文明创建组织,壮大文明创建队伍,创造文明创建条件,创优文明创建环境。
    2、提升六种能力。一是价值导航力。只有具有渊博的文化素养、深厚的理论功底、健康的生活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时时、事事、处处为人师表。二是科学谋划力。要像优秀的设计师那样,不断创新思路,更新手段,破解难题,谱写出文明花开的灿烂乐章,推动文明创建华丽转身。三是牵头抓总力。要敢于、乐于、善于、勤于发挥“统筹协调”、“关闸分流”作用,通过总体设计、安排工作、督导检查、调查研究、联席会议等方式,把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步调一致地实现既定目标。四是沟通协调力。通过纵向、横向的沟通协调,大众的、全方位的动员引导,掌握较高的表达能力、沟通技巧、协调能力,调动一切力量、统筹一切资源为文明创建服务。五是文字表达力。文明创建工作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信息宣传、典型推广、经验总结,没有“笔杆子”的功力是难以承担重任的。提高文字表达力,首先是提高观察、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其次才是提高写作技巧。六是高效执行力。不仅具有把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更要有“严、实、快、新”的工作态度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
    人民有信仰,发展才有力量。我们从事着极端重要的工作,只要我们勇于担当现代文明进路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精准发掘每个人崇德向善、共生合作的力量,生产强筋壮骨的精神之钙,就一定能为社会发展助力,为时代进步铸魂,我们也将伴随着文明的成长,共同出彩。(作者系房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四创办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文明创建 形势

上一篇:谋“六论” 兴文明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主管:十堰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主办:十堰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协办:秦楚网
十堰市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秘书处 电话:8686901 bt365官网编辑部 电话:0719-8652488
EMAIL:SYWMW8499110@163.COM QQ群:11617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