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从房县将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突破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提高群众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重点,以项目化、品牌化的手段,大手笔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建设精神文明大县,为建设实力、生态、和谐、幸福房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气场说起。 一、领导重视,精神文明有位有为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舍得给人、舍得出钱、舍得给政策,使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化水平越来越好,精神文明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房县人的精神区位越来越高。一是重纳入。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重点,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组织落实、统一考核督办。例如,2012年,将“三城联创”作为房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件大事之一,由县长担任指挥长,强力推进。二是重投入。在人力投入上,县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一次精神文明建设汇报,县文明委每月召开一次全会,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县四大家领导包保街道,在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县四大家领导驻村联镇,在行业创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县四大家领导建立联系点和联系对象。今年,县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将文明办的编制由2人增加至4人(主任、副主任各1人,下设综合股、创建股、未成年人建设股)。在资金投入上,将精神文明建设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 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预算经费20万元、30万元、40万元,建立了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同时,对专项活动特事特办,如今年开展“三城联创”,县财政预算工作经费50万元。三是重收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着力打造精神高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赶超争先。针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同形势,及时研判,科学决策,如2011年11月我县召开“两代会”,提出了“农村育新风、城市抓三创、行业促共建,建设文明房县”、重投入也重“收入”的精神文明建设思路。县委县政府在“三重一大”工作过程中,不忘给文明委成员单位、文明办、文明单位、文明村镇交任务、压担子,精神文明从后台支撑,直接走向了前方参与。同时,县委县政府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向各责任主体要算精神文明的硬“收入”。 二、培育载体,两大建设虚功实做 把公民思想道德建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提升精神区位,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号工程,通过培育载体,破解了种种难题,增强了工作实效。一是开办道德讲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诗经文化、忠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结合,启动了机关、企业、行业、学校、社区、村镇、新市民七类“道德讲堂”,依托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新村,按照“四个一”的标准,创办了22个试点,“身边人讲身边事、事边人讲自己的事、身边事教身边人”蔚然成风。二是打造道德模范链,引领社会风尚。近年来,开展了“十大孝子”、“十大慈母”、“十大美德少年”、“十大道德模范”、“五好家庭”、“好公婆、好儿女、好夫妻、好邻居”、“十好文明农户”等道德模范评选彰活动,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道德模范链。助人为乐模范杨家群、诚实守信模范柯友强荣获十堰第三届十大道德模范、湖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其事迹被央视、新华社等媒体报道,感动全国。县四中学王喆伟被评为十堰市首届十大美德少年、湖北省美德少年。县委、县政府研究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道德模范帮扶工作的通知》,建立关心道德模范的长效机制,县主要领导慰问道德模范的事迹,被中央文明网刊载。同时,房县认真组织 "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组织新闻媒体深入宣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关注、关心、帮扶道德模范,树立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三是举办节庆活动,为群众提供精神文化大餐。广泛开展“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围绕“春节之贺、清明之思、端午之忆、七夕之爱、中秋之韵、重阳之孝”等节日,组织开展“诗祖故里·幸福房县”春节文艺大巡游、“三月三庙会”、“书香房陵•风雅房县”、“核心价值观在我心中”征文大奖赛、“喜迎十八大,建功促跨越”演讲大赛、 “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征文大赛等活动,举全县之力打造房县诗经文化节,弘扬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和思想道德内涵,建设幸福房县。四是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三位一体”的未成年思想道德建格局。在学校开展“呤诗经、唱红歌、读好书、尚美德”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四个一”活动,即向父母献一次孝心、做一次社会志愿服务、参加一次环境保护活动、撰写一篇爱心主题文章,引导未成年人将道德观念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践行动。在家庭开展 “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 评选表彰活动,培育和谐亲子关系。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邀请优秀家长交流成功家教经验,通过网上家长学校,全面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在社会开展社会文化环境净化活动,强化文化环境治理,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深入推进网络、网吧、荧屏声频视频、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工作。工商局、文化局每月对学校周边200米以内的网吧、娱乐场所、流动摊点及占道经营现象以及600米以内的彩票投注点清理一次,校园周边环境得到较好净化,文化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五是提炼“房县精神”。今年上半年,房县围绕“核心价值观在我心中”大讨论活动,启动了“房县精神”表述语征集活动,全国22个省市2000余名作者投稿2378篇,组委会初审20条,交由县四大家领导终审。活动极大地重朔造了房县人的核心价值,提升了房县人的精神区位。 三、统筹共建,三大创建提质增效 近年来,为提高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质效,县文明委研究制定了以统筹共建制为核心的“七制”管理办法,极大地提高了三大创建的质效,形成了新一轮创建热潮。2012年申创文明乡镇的达15个,占乡镇总数的75%;申创文明单位的达101个,占单位总数的80%(不含二级单位);申创的文明新村的达到75个,占村总数的36%。一是依托常态机制推进城市创建。2011年房县荣获省级文明县城后,为巩固创建成果,创优发展环境,建设幸福房县,2012年,县委、县政府又作出创建全国文明县、卫生县城、园林县城等“三城联创”的重大决策,成立了县长任指挥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指挥长的指挥部,在全县抽调精兵强将14人,组建了办公室,召开动员大会及月工作例会,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及政策措施,实行“三城联创”一票否决管理机制,每年预算经费50万元,以常态机构、常态工作、常态机制,扎实开展创城工作。二是依托统筹共建推进村镇创建。为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打造统筹城乡精神文明示范带(片)的通知》,着力将竹房城镇带房县片区的4个乡镇18个文明新村,打造成统筹城乡精神文明示范带,将16个乡镇场的57个在建文明新村,打造成统筹城乡精神文明示范片,组织动员75个文明单位共建文明新村,以“共创新环境、共建新文化、共倡新风尚、共育新农民、共促新发展”等为要求、“组建一个村级道德协会、开展一次环境大整治、评选表彰一批道德模范、创办一批“道德讲堂”、组建一支乡土文艺队、成立一支农村志愿服务队、打造一条精神文明文化长廓、组建一批心理输导站(乡村少年宫)、帮建一批小项目、完善一套文明创建档案”等为任务,建立“文明办组织协调、镇村两级负责实施、文明单位提供保障”的工作机制,并将目标考核与领导任用、党建考核、评选文明单位挂钩,掀起了新一轮农村精神文明创建高潮,“一带一片”成为农村精神文明的新景观。三是用“七制”管理推进行业创建。为应对个别文明单位创建热情下降、质量不高现象,该县修定完善了《文明单位七制管理办法》,推行申创审批制、项目品牌制、督办检查制、公示公告制、社会评议制、结对共建制、差额创建制等“七制”管理办法,将创建的标准、办法、对象、过程、结果公布于众,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每年1月份下发《关于组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在严格审查的基础上,文明办下发《关于对申创文明村镇及文明单位的批复》,并于每年4月,举办文明单位培训班,从今年起,县委县政府决定每年拿出100万元资金重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文明创建典型,加大文明创建激励约束力度,此举使文明创建的参与热情及质效大幅上升。 四、整合资源,志愿服务健康发展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打造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的社会风貌,县文明委研究下发了《关于深化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促使社会志愿服务由青年型向全民型转变,志愿服务活动由阶段型向经常型转变,志愿服务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型转变。一是建立健全志愿者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分级负责、分类管理、时空全覆盖、机构全覆盖、人群全覆盖的“两分三覆盖”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加强志愿者注册网络平台建设,规范志愿者招募和注册;加强志愿者的管理和培训,健全志愿者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面、师资完备、分级分类的志愿者培训体系;完善了志愿服务评价、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制度。二是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了县志愿服务者协会和乡镇志愿者分会,规范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激励,巩固和发展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卫生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交通志愿者、法律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网络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县已组建100支志愿服务队。三是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有组织官方志愿者活动和民间志愿者活动相结合,网络志愿活动和社会志愿活动相结合,先后开展开展了元旦春节“六个一”,“学雷锋日和中国志愿者服务日”集中宣传,文化、科技、卫生、艺术、法律、政策“六下乡”,“中国助残日”和“综治宣传月”,“同在一片蓝天下”,“情满中秋”,关怀空巢老人、关心农民工,三城联创,志愿者座谈、研讨、表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等10大志愿服务活动,极大地展示了房县人的精神风貌,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 五、改革创新,执行能力大幅提升 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赶超争先,房县深入开展“改善气场·改变人生”的大讨论活动,下重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使得广大文明工作者执行力大大提升,打造了一大批特色品牌。一是以项目化的手段开展工作。为虚功实做,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县委县政府将精神文明“虚功”精心设计成若干个项目,以项目化、品牌化的理念、方法,取得了虚功“实做”的效果。如2012年全县设计了“三城”联创、诗经文化节大文明行动、结对共建文明新村、统筹城乡精神文明示范带、评选表彰“十大道德模范”、文明单位“七制”管理、“道德讲堂”进万家、志愿服务“两分三覆盖”、未成年人心理输导站建设、赶超争先能力建设等10大项目,促使工作格局大幅扭转、创造活力大幅增强、科学化水平大幅提升。同时,房县抢抓文化惠民工程机遇,投资250多万元,建设门古、野人谷、青峰、化龙、军店等五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为6所小学、9个乡村文化站安排电脑105台。二是开创精神文明传播工程。通过开设道德讲堂,制作公益广告、电视报刊专栏,开通精神文明网站、简报、QQ群、文化墙等方式,加大精神文明传播力度,在传播文明的同时,创优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环境,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掀起了新一轮精神文明建设热潮。今年上半年,中央、省、市精神文明简报、网站先后刊载我县信息50多篇,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同时,县乡文明委各级干部大兴调研之风,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因地制宜地创特色、创品牌,2012年设计打造出20多个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案例。三是组建大文明工作网络。推动县乡文明委的调整,进一步明确文明委成员单位的职责,各乡镇和县直重点职能局,增设了文明办,由党委宣传委员兼任文明办主任,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各村普遍成立了道德协会,在此基础上,县文明办积极构建“天网”、“工作网”、“生活网”,将县乡村精神文明工作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构筑起覆盖县乡村的强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网络。四是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向改革、建设和群众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入拓展,其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承担日趋繁重的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该县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文明办组织协调、乡镇部门各司其责、年度综合考核、纳入绩效管理”的目标管理机制,“稳定增长、特事特办”的经费保障机制,使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规范化道路。 精神文明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房县人的精神气场,使全县的五个文明快速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2亿元,增长20%;财政收入3.4亿元,增长26.8%;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增长50.8%;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增长6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亿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增长13.1%。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4位、28位、29位和30位;全年综合经济指标位居全市第一。 当前,该县正认真学习贯彻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精神,高举房县建设十堰市“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的旗帜,创新竹山经验,进一步增强“三化”协调发展的精神气场,着力建设省级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三化”协调发展精神高地。
|
培育强大精神气场 促进“三化”协调发展
房县县委书记、文明委主任 沈明云
2012-08-13 10:50:25 来源:房县文明办 点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群贤毕至 谈“道”论“廉”
下一篇:谋“六论” 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