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bt365官网欢迎您的访问!
Install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理论纵横 > 正文

群贤毕至 谈“道”论“廉”

——第四届中华廉洁文化理论与实践交流会部分优秀论文摘要

2011-09-19 10:22:40   来源:十堰日报   点击:

 

何万勤,中共十堰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汲取“道廉”文化精华促进廉洁社会风尚形成

“道廉”文化的核心内涵: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倡导大道从简,遵循规律;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倡导政事协调,用权有度;公正勿偏的处世之法,倡导公道正派,公正公平;善待百姓的慈爱之心,倡导仁慈博爱,宽厚待民;抑恶扬善的价值取向,倡导惩治丑恶,弘扬正气;清心寡欲的境界追求,倡导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知足不辱的行为原则,倡导知足知止,不辱声名;崇简抑奢的生活信条,倡导节俭朴素,廉洁从业;为而不恃的品性要求,倡导谦虚谨慎,居功不傲;身心双修的养生之道,倡导内外兼修,强身健心。

“道廉”文化的现代价值:探索了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成功路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应用具有示范价值;丰富了当代廉政文化的科学内涵,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体系具有理论价值;推动了廉政教育的方法论创新,对发挥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具有启迪价值;提供了形成廉洁社会风尚的文化支撑,对反腐倡廉建设具有治本价值;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服务价值。

 

潘克森,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江西省纪委驻院纪检组长

领悟《道德经》中的廉政智慧驱动廉政文化建设创新

老子的廉政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德经》里面,《道德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瑰宝,只要我们潜心去挖掘去梳理,剔其糟粕,取其精华,就能使她重新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提升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道德水平。

廉政文化需要信仰的支撑。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廉政文化存在着传统人文精神一度消弭、功利性的物质欲望不断强化、公民信仰认知系统存在偏差等问题。我们要深刻挖掘《道德经》的精华,学习《道德经》中的廉政思想:“清心寡欲”的人生修为;“知足不辱”的处世原则、“尚俭戒奢”的生活信条、善待百姓的爱民之心。同时,要认识《道德经》的当代价值,吸纳《道德经》的廉政智慧有利于营造廉政文化信仰氛围,有利于创新廉政文化信仰体系,有利于培育廉政文化信仰理念。

充分挖掘和梳理老子在《道德经》里廉政信仰来指导公职人员,使公职人员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一个精神上的升华。

 

熊铁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老子》清廉思想发义

历代以来,很多人都将《老子》视为治国的要典,并从各个角度阐发老子的修身治国之道。现在看来,《老子》中的很多思想对今天的廉政建设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从几个方面作简要分析,以发其义。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即过分爱名就必定要付出重大的代价,贪图过多的物质利益就必定会招致惨重的损失。“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即保持人性的本来面目、回归纯朴的自然状态,减少自己的私欲、不迷恋外在的声色货利、不贪求感官欲望的满足。“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即慈爱,从廉政的角度来讲,就是要爱民,古代讲爱民如子,现在讲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俭”即节俭,《老子》既积极提倡节俭,又明确反对奢侈;“不敢为天下先”即不争,老子所强调的“不争之德”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是居后、处下,第二个含义是 “为而不争”、“功成而弗居”。

《老子》强调少私寡欲、慈、俭、为而不争就是侧重于心性修养,有利于从根本上反腐倡廉。

 

梅良勇,徐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政学院中国哲学与宗教研究所所长

老子的道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老子的道廉思想十分丰富,包括少私寡欲、知足知止,以人为本、尊道贵德,以正治国、廉政爱民等。它启发当代领导干部要清心寡欲、廉政为民,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学习和研究老子的道廉思想,对于传播和弘扬廉政文化,加强我党的廉政建设,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年,曾任“周守藏室吏”,在政治中的地位较为超然,因掌管图书,又多见历代的典籍及四方的文书和档案,为其日后辞官隐居研习上古之道廉思想,对古代的廉政思想及传统道廉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老子的道廉思想实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百姓的生存与发展。老子的道廉思想具有内隐性的特征,纵观 《老子》一书,虽没有直接道出 “廉”,在五千言中却透露着老子的 “廉”的思想。

老子的道廉思想,对于建立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党,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院与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学院院长、博士

老庄的理想人格论

老子强调 “至虚守静”的修养方法。按照老子的道德理想、道德境界、人生智慧和人格修养论,他推崇的美德: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贵柔守雌、慈俭谦退、知足不争、致虚守静、清静无为、返璞归真。

庄子提出了 “逍遥无待之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想人格论。庄子认为,人们通过修养去体验大道、接近大道,可以超越人们对于生死的执着和外在功名利禄的束缚。

老子、庄子的理想人格的特性是:独善其身,超然物外,一任自然,遂性率真;在内心与风情俗世、社会热潮、政权架构、达官显贵保持距离。这是道家的神韵风采。

庄子之真人、至人、神人、圣人,都是道的化身,与道同体,因而都具有超越、逍遥、放达、解脱的秉性,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无穷、无限的境界。这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崇高的理想追求与向往。任何现实的人都有理想,都有真、善、美的追求,而道家的理想境界,就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合一之境。

 

李景平,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廉洁研究所副所长

廉洁文化建设制度性障碍及应对

 廉洁文化与廉洁制度,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两个方面,廉洁文化是廉洁制度的基础和灵魂,廉洁制度是廉洁文化的载体和保证。然而,廉洁文化建设中存在制度性障碍,廉洁文化建设缺少相关制度约束,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用制度打造文化,才是我国现阶段廉洁文化建设的基本着力点。

廉洁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社会与政治的理想和价值标准,包括思想、精神、道德标准和风气;廉洁制度是规范政治生活和从政行为、行政人员和行政组织、公共权力的一系列制度。当前,廉洁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尚未形成合力、工作形式单一、廉洁文化建设效果不明显等制度性障碍。要用制度打造廉洁文化,廉洁文化建设应当吸纳制度观念性、体现制度强制性、强化制度科学性、提高制度实效性。加强廉洁制度构建,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廉洁文化建设。

廉洁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随着时代的转变,廉洁文化也体现不同的时代特点,要用制度来保证廉洁文化建设,通过不断的制度化实践,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赵世举,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道家的“忘我”境界及其启示

循守自然之道,超越物我之辨,摒弃尘世之欲,摆脱外物之累,融入天地万物,实现超然逍遥,这就是道家的“忘我”境界和“至人”理想。道家思想最核心的东西是所谓“道”。在道家眼里,人只不过是自然万物之一种罢了,个人也只是万物之一分子而已。因此,作为自然之物的人,就应该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本性。那么,怎样才能归真呢?道家认为,要归真就必须“忘我”。所谓忘我,通俗地说,就是要忘却和抛弃功名利禄、权势富贵等外物和私欲,返璞归真。

道家所追求的忘我境界,尽管有其消极的一面,但也不乏有益的启示。尤其是在社会不断变革、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它对于人修身养性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升精神境界,更具有现实意义。这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忘我就会坦荡豁达,有仙风道骨;忘我就会抵挡各种诱惑,洁身自好;忘我就会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忘我就易知足,不至贪婪;忘我就会正视自己,善待他人;忘我就会沉浮淡定,荣辱不惊;忘我就会视死如归。

 

周进芳,郧阳师专教授、党委副书记,中国写作学会会员,中华演讲协会理事

道中寓廉 廉亦明道

廉政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它与中国特有的“道”文化是相融的、也是相生的,两者之间生成一种新的独特的文化样态。

在“道门”系列中涉“廉”文化的范畴包括,道家之“廉”意识、道教之“廉”修持、道经之“廉”伦理、道艺之“廉”形象。

 “廉政”建设中的有关“道”文化讲到,“廉政”有几种构成方式:一曰廉明政治,二曰廉洁政府,三曰清廉行政。无论是“廉洁从政”,还是“清廉行政”,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仍然是让每一个为政者、为官者深明“为人之道”。

 “道”与 “廉”是相融的、也是相生的。因此,作为一种文化,道廉文化有着与其它亚文化不同的特点。概而言之,它是两种文化的交叉结合,是道文化与廉文化边缘地带生成的新型文化。道廉文化具有 “内敛性”,道要“修”、要 “炼”,廉要靠 “养”、靠 “律”,这种特性是明显区别于其它文化的地方。同时,道廉文化也具有 “精神性”,是一种 “纯精神”文化。

 

虞崇胜,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政治学会副会长

从人性与制度的双重视角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要有效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对人性进行科学设定,还要进行科学的制度设定,并且将人性设定与制度设定结合起来。

人性设定:反腐倡廉的理论预设。长期以来,对人性的认识存在着许多误区:否定普遍人性,片面强调阶级性;否认现实人性,宣扬理想人性;否定个人追求自由幸福的本性,片面强调人的集体性、社会性。必须要将反腐倡廉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对人性的合理和科学设定上。

制度设定: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所谓制度设定,是指通过制定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要有效遏制腐败,必须有明确的制度设定,政治文明首先是制度文明,政治清明首先是制度清明,制度建设是反腐倡的治本之策。

 “人性设定”和 “制度设定”都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 “人性设定”是 “制度设定”的价值前提,“制度设定”是 “人性设定”的制度体现。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反腐倡廉工作才能真正进入科学的轨道。

 

涂汉军,湖北医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道廉文化与修身养性

道廉文化,是指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中的廉洁、廉政文化,也是汲取道家和道教廉洁廉政思想指导现代廉政建设的一种新概念、新文化。“道之真以治身”,道廉文化的核心内涵在于修身养性,其基本方法和态度主要是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戒贪知足的平衡心态、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恬淡逍遥的心境追求和立身敦厚的良好品格,领导干部应该积极借鉴道廉文化,修身养性治天下。

道家思想中修身养性的基本方法包括精神修养 (清静修养和道德修养)等,要求领导干部要有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要具备戒贪知足的平衡心态;要有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要有恬淡逍遥的心境追求以及立身敦厚的良好品格。要常思己过,修清白之身,养浩然之性;要常念百姓,修亲民之身,养仁爱之性;要常为政事,修勤耕之身,养无傲之性;要树立“民本”思想,亲民爱民。

常慕圣贤,修节俭之身,养恬淡之性。道廉文化是将养生养性治国有机统一于修身养性思想中的一种新文化,其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明显的积极影响。

文字整理/记者 兰瑞文 黄娜 /记者 刘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丰富“十星”创建内涵 夯实社会文明基础
下一篇:培育强大精神气场 促进“三化”协调发展

主管:十堰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主办:十堰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协办:秦楚网
十堰市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秘书处 电话:8686901 bt365官网编辑部 电话:0719-8652488
EMAIL:SYWMW8499110@163.COM QQ群:11617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