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历】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满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全国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得到民间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经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固定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起源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其它诸侯国,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无力继续行走。随行大臣找了很久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大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悄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重耳喝了,使重耳渐渐有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19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晋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随行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介子推最鄙视争功讨赏的行为,于是他打点行装,悄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寻找一个人谈何容易。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介子推出来。然而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死在一棵老柳树下。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有人在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谕告全国,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称谓的清明在唐代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在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百姓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特点上为清明节风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因此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演变过程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其实,从历史现实来看,寒食节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人改火习俗。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种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初春三月正值改火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识,而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悼念便有了物质上的承载。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两节融合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 (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晋代陆机有诗写到: “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解方式。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于是清明节期间都可以外出踏青。 发展历程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最终在宋元时期形成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节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得以继承并发展成为春季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日。中华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确定4月5日为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 (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为三天。2014年清明节假期为4月5日至4月7日。 (据人民网) 【清明节习俗】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的清明节习俗。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以树桠枝为架,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 “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其实,扫墓在秦代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代以后的事。到唐代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存在3种说法。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农历七月半、农历十月初一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 另外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 “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也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代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后,以鸽子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据新华网) 【清明节礼仪】 1、清明期间扫墓有什么程序?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扫墓,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祭祀,祭祀是很关键的环节,主要是寄托哀思。 扫墓时,人们携带供品、财帛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财帛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主要程序是:修正墓地—上香—上供—敬酒—拜祭—放炮-撤供 2、清明扫墓越早越好吗? 一般来说早上7点到下午4点前完成扫墓活动最好。 3、清明节可以在家祭拜祖先吗?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回乡参加清明祭拜活动,那么也可以在家祭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供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话语。然后,再烧财帛。 4、清明节悼念逝者买什么花合适? 通常是菊花,因为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哀思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百合、绿叶、康乃馨等。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5、扫墓之前需禁食吗? 扫墓之前最好禁食:当你动身开始扫墓时,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保持衣着整洁,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 6、扫墓时为何不得嘻笑怒骂? 因为墓地是亡者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如果这样做了,会被视为对亡者的不尊敬。更不能践踏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 7、为何在先人墓地不要随便照相? 在中国,祭祖并不只是纪念祖先,还有向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因此要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它坟墓拍进镜头。 8、清明节忌讳探视朋友亲人吗? 最好不要清明节当天去探视亲朋好友,隔天去探视为宜,因为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日期,此时去探视亲朋好友会让人觉得不吉利。 9、选择清明时期结婚好吗? 同上理,结婚是人生大事,最好避开清明节。 10、清明节可以出去旅游吗? 清明节的重要活动就是去踏青,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无可厚非。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祭扫活动比较多的地方。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晚上活动要谨慎。 11、清明节穿衣有讲究吗? 清明祭扫忌穿大红大紫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 12、清明节拜祭有辈分讲究吗? 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以此类推。拜祭完毕后,众人可取食祭品。祭祀过程中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方可离开。 13、能陪朋友去扫墓吗? 因为各种原因,许多人可能会碰到是否陪同朋友去扫墓的问题,比如女友陪同男友去扫墓,下属陪同上司去扫墓,甚至生意人陪同客户去扫墓等。根据风俗习惯,没有亲缘关系的人最好不要陪同扫墓。 14、为何清明节前会梦到逝去的先人? 一些人在清明节前会梦到逝去的亲人或者朋友,在梦中还跟他说话。这说明对逝去的亲友心有挂念,趁着清明时节,可以去给他们扫墓。 15、清明节期间孕妇不适合扫墓。 清明扫墓时舟车劳顿,山路崎岖,祭祀场所有很多烟灰,在很多地方扫墓有放鞭炮的习俗,这些都会影响到孕妇自身健康或孩子的健康。因此扫墓时建议孕妇不要去。 16、清明节前刚做完手术的人不适宜扫墓。 手术后,体弱不适宜奔波是主要因素。因此为了自身健康,刚做完手术的人还是不要去扫墓的好。 17、3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宜清明节扫墓。 因为受扫墓现场的各种条件限制,不利于3岁以内的孩子前往。另外,到一个污染相对较严重的地方,也容易让孩子生病。因此建议不要带着孩子扫墓,哺乳期的妈妈更不要带婴幼儿前往。 18、重症患者不适宜扫墓。 扫墓不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大部分坟墓都离住的地方较远,而重症患者免疫力低下,身体阴虚,需要的是调养生息,不能过度操劳,所以,建议重症患者不要去扫墓。(据新华网) |
清明节习俗
2014-04-04 15:59:28 来源:秦楚网 点击:
相关热词搜索:习俗
上一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现代公民个人价值准则
下一篇:最后一页